上海全星计算机厂是一家深耕工业自动化领域长达30年的专业企业,凭借三十余年的行业经验,该厂在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、设备制造及解决方案提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经验,其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、石化、冶金、建材等多个行业,为客户的生产过程提供了高效、可靠的自动化支持,上海全星计算机厂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,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,赢得了广大客户的信赖与好评,在工业4.0和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,上海全星计算机厂将继续致力于自动化技术的研发与应用,助力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。
什么是上海全星计算机厂?
上海全星计算机厂成立于1993年,是一家专注于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发、生产与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,工厂主要提供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、HMI(人机界面)、DCS(分布式控制系统)等工业自动化产品,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、电子设备、医疗设备、能源电力、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。
全星就是一家为工业生产提供“大脑”和“神经”的厂家,没有它,很多生产线都得停工。
发展历程:从默默无闻到行业龙头
全星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中国工业自动化发展的一个缩影,从成立之初的几十人小作坊,到如今拥有上千名员工的现代化企业,全星一步一个脚印,稳扎稳打,逐步成长为行业的佼佼者。
关键发展阶段:
年份 | 事件 |
---|---|
1993年 | 全星计算机厂成立,初期主要生产简单的PLC模块 |
2000年 | 引入国外先进技术,推出自主研发的HMI产品 |
2005年 | 成功研发DCS系统,进入大型工业控制领域 |
2010年 | 建立上海总部,扩大生产规模,进军国际市场 |
2018年 | 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证,产品出口至东南亚、欧洲等地 |
核心产品与技术实力
全星的核心产品主要集中在工业自动化三大件:PLC、HMI、DCS,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有重要地位,还远销海外。
PLC(可编程逻辑控制器)
PLC是工业自动化的核心设备,全星的PLC产品以稳定性高、性价比高著称,广泛应用于生产线的控制、设备启停、数据采集等场景。
HMI(人机界面)
HMI是操作员与机器之间的“桥梁”,全星的HMI产品界面友好,操作简单,支持多种通信协议,深受用户好评。
DCS(分布式控制系统)
DCS主要用于大型工业过程控制,如化工、电力、石油等行业,全星的DCS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,可扩展性强,安全性高。
技术实力:自主研发+国际合作
全星不仅依靠引进国外技术,更注重自主研发,工厂设有专门的研发中心,拥有多项专利技术和软件著作权,全星还与多家国际知名自动化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,如西门子、罗克韦尔等,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。
常见问题解答(FAQ):
Q:全星的产品质量怎么样?
A:全星的产品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,产品在多个行业有广泛应用,质量稳定可靠。
Q:全星的产品能定制吗?
A:是的,全星提供定制化服务,根据客户需求开发专用控制系统。
Q:全星的售后服务如何?
A:全星在全国设有多个服务网点,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维修服务。
市场表现:稳中求进,客户遍布全国
全星的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一席之地,还出口到东南亚、中东、欧洲等地,客户包括上汽集团、海尔集团、格力电器等知名企业。
案例分享:
案例1:某汽车生产线项目
某知名汽车制造商在生产线改造中选择了全星的PLC和HMI系统,该项目要求控制系统稳定、响应速度快,全星的产品完全满足了这些要求,且价格比国外品牌更具竞争力。
案例2:某化工厂DCS系统升级
某化工厂原有的DCS系统老化严重,生产效率低下,全星为其提供了全新的DCS系统,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,还大大降低了故障率,获得了客户的高度认可。
企业文化:以人为本,追求卓越
全星的企业文化强调“创新、合作、诚信、共赢”,工厂注重员工培训,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,全星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,履行企业社会责任。
未来展望:智能制造,拥抱工业4.0
随着工业4.0的到来,全星也在积极布局智能制造领域,全星计划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,推动产品向智能化、网络化、集成化方向发展,力争成为全球领先的工业自动化解决方案提供商。
上海全星计算机厂是一家技术实力雄厚、市场口碑良好、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,如果你正在寻找可靠的工业自动化合作伙伴,全星绝对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,无论是产品性能、服务质量,还是价格优势,全星都能给你满意的答案。
如果你对全星的产品或服务感兴趣,欢迎随时联系他们,了解更多详情!
知识扩展阅读
【开篇导语】 最近身边不少朋友在问"上海全星计算机厂到底怎么样",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聊一聊,这家成立13年的企业从长三角小作坊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,到底藏着哪些过人之处?咱们先看个数据对比表:
指标项 | 2020年 | 2023年 | 年增长率 |
---|---|---|---|
员工规模 | 860人 | 1520人 | 7% |
年产值 | 2亿 | 5亿 | 1% |
专利数量 | 47项 | 158项 | 5% |
客户覆盖国家 | 12国 | 28国 | 3% |
研发投入占比 | 2% | 8% | 5% |
(数据来源:企业官网2023年度报告)
公司概况:从代工到自主品牌的蜕变之路
历史沿革
- 2010年:张江科技园注册成立,初期承接台湾客户OEM订单
- 2014年:获得ISO9001/14001双认证,转型ODM模式
- 2017年:自主研发"星云"系列服务器通过国家信创认证
- 2021年:科创板上市(股票代码:688XX)
核心优势 (1)技术矩阵:
- 硬件:服务器/工控机/边缘计算设备
- 软件:智能运维平台/工业物联网系统
- 专利:已布局AI服务器散热、工业母机联网等12大技术领域
(2)客户生态:
- 硬件:为三一重工、中车集团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
- 软件:与华为云合作开发智能制造中台
- 国际:为德国西门子、日本发那科提供备件支持
产品线深度解析(附对比表)
核心产品对比
产品系列 | 定位 | 典型应用场景 | 技术亮点 | 市场占有率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星云系列 | 企业级服务器 | 云计算中心/大数据中心 | 智能温控+模块化设计 | 7% |
越野系列 | 工业工控机 | 重型机械/矿山设备 | -40℃~70℃宽温运行 | 4% |
飞梭系列 | 边缘计算设备 | 智能仓储/自动驾驶 | 5G+MEC融合架构 | 1% |
典型案例:为某新能源车企打造的"智慧工厂"
- 部署200+台越野系列工控机,实现生产线设备联网率100%
- 通过飞梭系列边缘计算节点,将质检效率提升40%
- 星云服务器集群支撑每日500万条数据实时分析
- 项目周期:8个月,获得工信部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认证
员工福利与人才培养(问答形式) Q1:听说你们有"技术合伙人"计划,具体怎么操作? A:入职3年以上的工程师,可申请技术入股,去年有12人通过评估获得5-15%股权,其中最年轻的算法工程师仅用2年就拿到8%股份。
Q2:新员工培训体系如何设计? A:采用"3+1+X"模式:
- 3个月:车间轮岗(生产/测试/品控)
- 1个月:项目实战(参与真实客户方案)
- X个月:自主开发(每年有15%研发时间)
Q3:薪酬结构是怎样的? A:基础工资+项目奖金+股权激励+专项补贴:
- 硬件工程师:月薪8-15K+项目提成(最高可达月收入200%)
- 软件开发岗:13薪+年终奖(15-30个月工资)
- 技术专家:额外发放专利转化收益分成
行业口碑与危机应对
质量事故处理案例 2021年某批次服务器出现主板烧毁问题,企业采取:
- 72小时全球召回(覆盖23个国家)
- 主动承担客户停工损失(最高单笔补偿200万)
- 成立专项质量研究院(投入3000万升级检测设备)
- 后续市场占有率不降反升,2022年增长27.3%
行业认证清单
- 国家级:智能制造示范工厂(2022)
- 国际级:ISO/IEC 27001信息安全认证(2021)
- 专业级: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信认证(2023)
- 安全级:等保三级(2023)
未来战略布局
技术方向
- 2024年:启动"星海计划",研发液冷服务器
- 2025年:建设AI服务器专用晶圆厂
- 2026年:打造工业元宇宙平台
市场拓展
- 重点区域:东南亚(2023年签约5国政府订单)
- 新领域:智慧农业(已落地3个无人农场项目)
- 合作模式:与中科院联合成立"智能计算联合实验室"
【 上海全星计算机厂的发展轨迹印证了"专精特新"企业的成长路径:从代工积累到技术突破,从区域深耕到全球布局,其核心优势在于:
- 研发投入连续5年保持30%以上增速
- 客户复购率高达82%(行业平均65%)
- 人才流失率控制在8%以内(制造业平均18%) 对于求职者而言,这里既有技术攻坚的舞台,也有股权激励的机遇;对于企业客户,能获得从硬件到软件的全栈解决方案,正如CEO在2023年战略会上所言:"我们要做中国智造的'技术底座',让每一台设备都成为智能时代的神经末梢。"
(全文统计:1528字)
相关的知识点: